执行问题是指 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现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活动。这一定义涵盖了民事执行和刑事自诉案件的执行。民事执行是指当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依法运用国家强制力,采取民事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人权利的法律活动
常识公诉案件从起诉到开庭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期限,但大体上, 法院会在一个月内开庭,最迟不超过一个半月。具体开庭时间由受理公诉案件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公诉案件在起诉后,法院通常会在一个月内安排开庭,但最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对于
常识财产保全可以在以下情况下终止: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保全的申请,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会裁定解除保全。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如果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且法院裁定准许,那么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不复存在,法院将及时解除诉前保全。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被
常识面对错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投诉:向同级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启动检察监督。利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向大法官反映情况。通过12337网络平台提出投诉。向本院的院长致信,启动院长监督审查机制。若有确凿证据显示法官违法,可向法院的违法违纪举报中心投诉。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若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作出终审
常识3月19日,城固县人民法院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全市法院院长会议,县委十六届十三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十六届县纪委五次全会、县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县法院党组书记、
实时讯息起诉证明是指 当事人为获得积极的起诉后果而于起诉时向法院提出的,用来证明起诉人享有起诉权以及受诉法院有管辖权的证据材料。起诉证据的提供者为原告,原告在诉讼中占有主动地位,对其科以提供起诉证据的责任,可以制止不必要的滥诉行为。
常识法院判离婚的生效时间主要取决于判决是一审还是二审,以及当事人是否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时间:如果一审判决在法院作出后,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上诉期内提起上诉,则该判决在15天后生效。计算方式:判决书自当事人收到之日的次日起计算上诉期间,采取公告送达的,从公告日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二审判决生效时
常识当家属被伤害时,可以依照以下步骤进行起诉:收集证据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收集所有可能的证据,包括医疗记录、伤痕照片、目击者证言等,以证明伤害的事实及损害程度。撰写起诉状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详细列出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提交起诉状和证据将起诉状及证据材料递交至有管
常识查询案号的方法如下:通过当地检察院网站查询可以访问当地检察院的网站,在案件信息公开栏目中输入相关信息来查询案件进展。通过法院官方网站或诉讼服务平台查询当事人可以通过法院官方网站或诉讼服务平台进行查询,通常需要输入案件号或涉案人员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通过12368案件查询公开网查询访问12368中国审判
常识法院法官执行判决或裁定时,通常会遵循以下步骤:接收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确认执行依据是否生效,并核实当事人身份信息。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判决。如未履行,法院将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明确应履行的义务及期限。采取强制执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