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为何古代文人古诗都偏爱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0 08:07:20    

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始,中国古代文人对菊花都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在他们的视野当中,菊花早已经成为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象征,毕竟陶渊明就被视为中国的隐逸诗人之宗。

在他以后,还有很多人都写出了咏叹菊花的诗句。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等等。他们和表达出了菊花的高洁,又或许表达出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或借助菊花来表示当下的季节等等,赋予菊花多层次的内涵。

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爱菊花?等到我们读到元稹的这首唐诗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元稹的这首诗歌当中: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唐诗的题目很简单,就叫做《菊花》。元稹的这首唐诗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并非是因为百花丛中最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放之后天气寒冷,再也不能看到更好的花了。

就这短短的14个字,写出了菊花开放的季节,那就是在秋风萧瑟的秋天。在这个季节,连树上的叶子都会掉落,菊花却可以迎着寒风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这样的品格如何不博得文人们的喜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文学史上关于菊花的赞颂,影响最大的就是陶渊明,所以在这首唐诗中的第一句,作者也因为菊花,想起了陶渊明。“秋丛绕舍似陶家”,你看那菊花环绕着房屋,生长茂盛,看上去那就是陶渊明的家啊!

因为菊花确实很美丽,而且还有特定的文化意义,所以也就吸引了诗人的目光。“遍绕篱边日渐斜”,作者在这里赏菊,不知不觉天都已经黑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偏爱菊花的原因。百花之中菊花凋谢得最晚,能够傲立风霜,如此品格自然博得有精神追求的文人们的偏爱。当然,作者在这里咏叹菊花,其实也咏叹作者自身的品格。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