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新疆石河子市属于哪个区(兵团第一垦区——石河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7:31:42    

1944年8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前,石河子属绥来县管辖,石河子镇来往人众是以老街为活动中心。老街有驿站和大车店(运输马车休息吃饭的地方,类似旅馆),是迪化到伊犁公路上,一个供来往人马打尖的食宿驿站小镇。解放前,石河子老街有一条百余米长的东西向的土路街道,有一家高姓小百货店,一家盛姓杂货店,有姓陈、高、曹三家车马店,赵家芝麻糖作坊,马家糖坊,赵家干果店,王家皮坊,还有两家铁匠铺,两家维吾尔族饭馆,都是散户铺面。另有20多户以农为主的住户,共约40余户200余人,累计有土平房约1.5万平方米。民国政府时期绥来县(今玛纳斯县)县长史秉直的家属,就住在石河子老街的史家大院(现石河子老街派出所南侧团结巷内)。

第一代军垦人制作的红柳条酒海

第一代军垦人劳动小憩中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王震将军题)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3月,王震(1908.4.11—1993.3.12,湖南浏阳人。去世后,骨灰撒到了天山)、陶峙岳(1892.09.18—1988.12.26,9.25起义部队领导人,于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宁乡市仙凤乡人)率22兵团10万官兵踏着积雪开赴玛纳斯河流域,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新疆的建设。

第一代军垦人住过的地窝子

1950年7月28日,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带领两名前苏联专家来到石河子,驻扎在石河子老街(当时为沙湾县第三区公所驻地)哈德尔车马店。在这里筹划决定建石河子新城,并绘制了《石河子拟建新城及公路位置图》。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老一代拓荒者就把驿站处称为石河子老街,把新建的石河子市称为石河子新城。

地窝子生活景象

1950 年10月民主建政时,沙湾县将所属5个镇乡编为3个区,石河子为第三区(民族军管第三区),区公所驻地在石河子老街。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第二十六师初驻绥来——今玛纳斯县城,师长罗汝正、政治委员王季龙、第一副师长高戎光、第二副师长周茂、参谋长熊略、政治部主任鱼正东)进入石河子开荒补给军需。二十六师下辖七十六团、七十七团、七十八团及独立营,到玛纳斯流域后开荒造田,种粮食种棉花。

第一代军垦人的连部住址

到1951年,22兵团的粮油蔬菜供应通过石河子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得到了供给。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第一个垦荒区,镇边将军张仲瀚写诗:“大军十万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就是当时屯垦戍边事业开启的写照。

1950年规划石河子城市设计时,上海建筑师赵琛负责设计了石河子新城初稿,张仲瀚将军提出按照中国传统布局“坐北朝南,格局方正”的建议,最终成型方案就按照张仲瀚的建议做以调整,施工前,王震将军邀请前苏联工程师再次把设计图进行了完善和调制,便动工开建。3个月后,二十二兵团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迁往石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两层高行政办公大楼在石河子落成(位于石河子市1号小区,现军垦博物馆),以22兵团司令部为主体的石河子垦区指挥部入驻。1953年9月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农八师师部从玛纳斯县城,迁到原22兵团司令部驻地石河子办公楼,一直延续到2003年,八师新政府办公楼建好搬迁后,于2004年,把这个办公大楼改成了现在的军垦博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