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想起烧煤炉的“五件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8 08:36:39    

作者:曾再新

近日, 看了刘燕飞老师的一篇网文《烧煤时代》,勾起了我当年的回忆,写下《起煤炉五件宝》小品文,作为与先生交流。

炭炉子,也就是烧煤炭的那种炉子,已经随同过去的那个世纪,成为了城乡居民生活的记忆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末,中国城镇居民烧茶做饭主要是用煤炭炉子。在此之前,居民家中主要是用大灶,烧柴草;到了1980年代后期,燃气灶具进入了普通家庭,煤炭炉子才逐步被废弃了。

早在七十年代,大部分家庭早上起来点(俗话:起)煤炉,除了浓浓的烟不算,准备工作相当费事,当时有句顺口溜:“点煤炉,五件宝,压板、火钳、带通条。拔烟筒,芭蕉扇,少不了”。即点炉子时,要准备一个压灰板,这种工具长32公分,宽12公分,一般选用松树板,讲究的人家在板的中间安上一个圆直径10公分的木块(与煤基直径一样大)便于压灰,这种做法使下面已烧过火的煤基压下去,便于刚加上去的煤基与煤炉口持平。当时的煤炉每次只有二个煤基的炉胆;压上灰后,用通条将每个煤基12个孔眼逐一从上通到底,便于煤基保持通风通火。火钳是钳煤基的。为什么要使用这三件工具呢?这是与煤基质量有关,当时煤炭质量比较好,只要用引火柴将煤基点燃后,下面的煤基大部分成为粉碎状,在加炭的时侯必须用压板把上面刚加上的煤基压下去。八十年代以后,煤基质量日趋下降,在原货煤炭中加相当数量的黄泥,使其煤炭具有粘性;待煤基烧废后,直接用火钳钳出,废煤基保持原体积,压灰板用不着了,通条也很少用。


此外,有的家庭烧煤球,那就更加费事了,另外还要增加拔烟筒、芭蕉扇,有时火一下子不得上来,必须套上拔烟筒,再用扇子扇两下,火苗上来了,才可以烧水做饭。灰铲子是用于铲灰,因为煤球烧废后,下面的碎灰要及时清除,否则煤灰淤塞在煤炉下口,不利于炉火上升,有时直接就把煤炉搞息火了。好在蜂窝煤时代,还能到邻居家里去“过”或者说是换一个炭回来救急。也就是拿一个没用过的煤球,到邻居家换一个燃烧着的煤球回来。这,也是很能考验一个人与邻居的友好程度的事情。只有与人方便过,才会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方便。现在想想,烧炭炉子的日子里,人们的饮食倒也被动地健康着呢。一日三餐,想多做几个菜,是没有条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