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批捕了还取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12:33:19    

批捕后还能取保候审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法定条件的满足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和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取保候审。这些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情况。

犯罪事实的认定与审查

批捕后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犯罪事实没有最后认定,而是指相关犯罪事实已经调查取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刑事责任。此时,检察机关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审查起诉。如果检察院认为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但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仍然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司法实践中的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取保候审可能是出于侦查策略的考虑,例如放松犯罪嫌疑人的警惕,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讯问。此外,少捕慎诉的政策也可能导致在批捕后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证据与情况的变动

如果批捕后出现新的证据或情况,使得犯罪嫌疑人不再具有社会危险性,或者其羁押不再必要,那么检察院和法院可能会考虑改变原有的强制措施,允许取保候审。

工作压力与司法决定的稳定性

检察官在批捕后往往倾向于维持原有的强制措施状态,以维护司法决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能够提供有力证据和理由,证明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那么仍然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

综上所述,批捕后还能取保候审的情况是存在的,并且主要取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满足法定条件,以及司法机关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对证据和情况的综合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