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法律行为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16:30:18    

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

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例如遗嘱、行政命令等。

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例如合同,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多方行为:意思表示方向相同,例如订立合伙协议、公司章程、设立公司等法人的行为。

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

合法行为:符合法律要求,依照法律规定会引起肯定性法律后果的行为。

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要求,依照法律规定会引起否定性法律后果的行为。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

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消极行为:又称不作为,则是指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行为:又称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非要式行为: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既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主体参与

自主行为:法律主体在没有其他主体参与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的法律行为。

代理行为:法律主体根据法律授权或其他主体的委托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从事的法律行为。

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

公法行为:具有公法效力、能够产生公法效果的行为,例如审判行为、行政处罚行为、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

私法行为:具有私法性质和效力、产生私法效果的行为,例如结婚、签订合同、赠与等行为。

这些分类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法律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构成要件,从而更好地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