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教室“打扫之争”折射劳动教育新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1:35:00    

彭泷阩

近日,有学校出现家长代劳或出资聘请保洁完成教室打扫的现象,引发广泛讨论。从亲手劳动到外包服务,传统的校园劳动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背后折射出的教育观念变化值得深思。

劳动从来都是最朴素的教育。《朱子家训》开篇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对孩子一生有益的好习惯:早起,勤劳。现在,当家长代劳或出资聘请保洁服务取代了孩子们的劳动,我们失去的何止是一次打扫,更是孩子们在劳动中的学习担当以及自我体会成长的过程。

安全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噎废食。只要用心组织,科学安排,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劳动。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互帮互助责任。要知道,劳动本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的意义远远超出打扫卫生本身,它关乎人格的塑造,关乎精神的传承。每一次拿起扫帚扫地,每一次拿起抹布擦拭桌椅,都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恰恰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家长们也要转变观念,明白过度的包办代替,反而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只有让劳动重回教育应有的位置,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磨练品格、提升能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育人。从打扫教室这样的小事做起,让劳动教育重放光彩,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