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博物馆一票难求问题,有啥妙招?
一段时间以来,陕西西安推出新探索:西安碑林博物馆宣布全年无休,不设闭馆日;西部机场博物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馆,乘客在出行之余可欣赏精品文物,话题“把博物馆建到机场里”引发热议。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长1亿余人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再创新高,日均超1000万人次。满足群众新期待,必须进一步破解文博供需矛盾。
如何扩大供给?
有的地方探索打破时间边界。现实中,“周一闭馆”让慕名而来的游客遗憾而归,开馆时间“朝九晚五”也阻碍了上班族的脚步。为此,有的博物馆早开门、晚关门,有的推出夜游服务,有的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甚至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馆”,能为更多游客打开“方便之门”。
时间有上限,空间无局限。拓展展陈空间,突破博物馆建筑的有形边界,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走近大众,蕴藏巨大潜力与可能。
可以“向外拓界”。比如,四川不少博物馆积极“走出去”,巡展足迹遍布国内多个城市。
可以“向下延伸”。江苏推出“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将大型展馆的网红文物送到基层展览。文博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助于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还可以“向内融通”。上海科技馆推出“一平米博物馆”项目,长须鲸骨骼标本亮相小学校园;广东广州铁路博物馆将展品搬进白云站,让来往旅客近距离感受铁路发展变迁;吉林长春文庙博物馆走进商圈,以汉服巡游、国风运动会等为市民奉上文化大餐……当博物馆融入城市空间,车站就不只是客流集散地,商场也不只是餐饮购物之所,而具有了收藏展示、社会教育的功能。
文博资源供需矛盾,在于藏品有限,也在于触达不易。在人流量密集、场地有富余的区域设展,正是为了提高文博资源的可及性。
北京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不仅注重发挥各类博物馆的作用,还将文物建筑、名人故居等融入城市更新,在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中彰显文化魅力。
这也启示我们:文化空间无处不在,一切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物质遗存都可以被展示。让它们和城市融合更紧密、和生活关联更密切,文博资源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心。
拓展边界,不是加几块展板、发几张册页那么简单。增设VR(虚拟现实)装置,盘活民间藏品,招募观众参与艺术创作……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展陈含金量,增强趣味性互动性,才能让新空间有吸引力、新展陈获得大流量,博物馆也才能真正融入生活。
还要看到,优化供给,既需要在“量”上做文章,也需要在“质”上下功夫。文物巡展,必须确保安全;开放延时,管理服务要跟上;小型博物馆能力有限,需要提质升级、练好内功……写好拓展博物馆边界这篇“大文章”,需要因地制宜,提供更多优质文博资源。
有人说:“一座博物馆,容量总是有上限的,能量却是不可估量的。”打破博物馆“围墙”,让文化空间俯拾皆是、文博资源触手可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文化自信将更加坚定。(来源:人民日报)
秋月守在一旁,见她醒来连忙上前:“殿下,可还疼得厉害?”宋妤想起昏迷前的一幕,心口又是一窒:“江奕呢?”说起这事,秋月就红了眼。“九千岁实在偏心,您伤了脚踝,陛下大怒要罚那江璃,九千
2025-09-16 15:12:39 文章推荐南黎突然被顾然的这个转折弄得一愣,本来不错的氛围被顾然弄得非常尴尬。而随后,却是看到顾然开口道:“我以后,注定要走上人生顶峰,你想要做我的专属跑腿,没有个985的底蕴,可跟不上
2025-09-16 15:01:54 文章推荐秦夜闻言,原本忐忑的心情反而平静了不少。这话听着凶狠,可楚岚的语气里,分明带着犹豫和为难。“我明白你的顾虑。”秦夜缓缓睁开眼,轻叹一声道:“若信不过我,怕我泄露秘密……动
2025-09-16 14:50:14 文章推荐小说《大学后,妈妈每天给我限额五角钱》,分享给大家阅读,主要人物有陈丽赵静怡,是作者阿菜肉肉包精心出品的好书。文章无广告版本十分耐读,精彩剧情讲述了:我怕打扰到室友睡觉,于是
2025-09-16 14:37:35 文章推荐《他沉寂多年,只因等她开口》是一部短篇言情小说,由作家南风茉莉创作。故事围绕着沈书瑶顾世钧展开,揭示了沈书瑶顾世钧的冒险与成长。这部小说兼具紧凑的情节和深度的人物
2025-09-16 10:44:22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