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出海、全球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热词,对此,在日前举行的“OPPO思享会”全球化高端对话论坛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已迈入新阶段:从最初的“村里办的要出村,镇里办的要出镇”的本土扩张,到如今跨国界、跨文化的全球布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
“早期的产品出口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海外办厂和全球化运营。”周其仁认为,企业“出海”的关键应从追求“更多客户”转向寻求“更好客户”,要为企业健康而出海,而不是份额或者规模。
OPPO高级副总裁段要辉表示,OPPO已经出海十六年,在出海方面深有体会。OPPO起点是东莞长安镇的乌沙村,20年前,村里一家酒店的标语写着“让世界了解乌沙,让乌沙走向世界”,如今,OPPO已实现这一愿景。目前,OPPO早已从单一产品出海,发展为产品、技术、品牌、文化乃至产业链的全面出海,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贡献占比近60%。
国际分析机构IDC《驾驭全球浪潮,终端厂商出海与未来蓝图》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中高端市场份额收缩,但中国厂商正进一步影响全球高端市场,2024年OPPO在全球中高端市场份额排名第一(450—500美元);此外,过去十年OPPO累计市场份额全球第四,中国第一。
对于周其仁所言企业健康出海的理念,段要辉进一步表示,企业的健康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或规模,更在于能否与社会、员工、股东的发展形成协同,只有实现多方共赢,全球化才能可持续。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认为,所谓“去全球化”主要存在于政治层面,反而促使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政治层面的壁垒恰恰逼迫企业必须‘走出去’,同时保持与中国供应链的紧密联系,形成更具韧性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同时他还强调,中国企业出海不仅能有效应对贸易顺差过大带来的国际压力,还能促进当地就业和消费能力提升。以OPPO在印尼的实践为例,其本地化运营既拉动了当地就业和消费水平,也为中国消费品开拓了新市场。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全球化的根本立足点是客户。OPPO方面介绍,其在70多个国家市场,OPPO并非直接复制国内经验,常常是完全新的开始、新的打法,将每个国家市场的策略重做一遍,以灵活适应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文化。在本地化运营方面,OPPO从产品创新、生产研发、销售服务到品牌营销坚持全链路本地化深耕,每一环节都为更好地服务用户。
OPPO同样认为,AI不是炫技,而是要让用户真正用得上。因此,OPPO始终着眼于真实的用户场景去做AI,通过系统级AI能力,为用户打造能干、能问、能提醒的私人管家,实现更懂用户的智慧交互与服务、专属个性化服务、专业的知识问答和创作。在海外,OPPO也为当地用户定制了AI策略,例如OPPO在印度推出“AIGC Studio”功能,利用大模型生成个性化图片,受到当地用户欢迎,并力争在2025年底惠及全球近1亿用户。
国内三蹦子厂商称已不再向美国供货4月17日,河南郑州。国内从事三蹦子生产的任先生表示:“去年开始销往美国,美国并不是主要市场,关税太高销量成不了规模,现在主要还是卖国内。” 任先生介绍,“三蹦子”在国内卖两三千块钱,美国卖是4000多美金。此前报道近两年,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国产电动三轮车在海外大
2025-04-20 09:01:00 实时讯息【中国驻印度大使:希望印方重视中国在经贸领域关切 为中企营造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财联社4月20日电,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4月19日,印度主流英文大报《印度时报》刊登对徐飞洪大使的书面采访。徐大使介绍了中印高层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情况,并就中方关于反对美国滥
2025-04-20 07:30:00 实时讯息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中物联声明:反对美对华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301调查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19日发布关于反对美对华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301调查措施的声明。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色彩,是对多边贸易
2025-04-19 18:32:00 实时讯息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关税壁垒高筑、供应链重构压力、地缘政治风险交织成网,传统出海路径的 “舒适度” 正在快速消失。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激增、逆全球化浪潮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出海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跨境出海逆势破局,更需多维精准的营销策略发力。17日,南都记者从中国国际跨国
2025-04-19 17:42:00 实时讯息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搏出上扬曲线 外贸韧性更显——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二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张晓洁、张璇在美国关税政策严重冲击国际经贸格局之际,中国外贸首季报更显韧性: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月度增速逐月回暖至6%,逆势搏出一条上扬曲
2025-04-19 14:50: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