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青年文学之星丨疯丢子《来自灰区》:一顿将我带进灰区的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1: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4月20日上午,第13届“潮新闻x浙江新华”春风沙龙活动暨2025年“浙江青年文学之星·春季榜”上榜作家发布会在浙江文学馆正式揭晓,王永胜、柳伟平(余闲)、祝敏绮(疯丢子)上榜。

在《来自灰区》中,疯丢子以平行时空穿越为背景创作了一部现代幻想言情小说,故事通过在医学院工作的女主的视角,关注了意识障碍领域的患者群体生存及医疗状态,将“灰区科学”这个由来已久但不为大众所知的概念介绍给了读者,并对脑机接口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描绘和畅想。

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让我们听听疯丢子怎么说:

疯丢子

得知父亲摔了一跤那一天,我并没有传说中那种“天塌了”的感觉,些许惶惑,些许不安,我很快请假赶到了父亲的床边,那时候心里竟然还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远在天边,庆幸自己起码还能为母亲分担一些。

熬过抢救,真正的考验才到来,医生直接提出了方案:开颅,为后面的水肿期做准备。

方案里的每一个字都听得懂,可连起来的意思却直达我们的知识盲区,让我和母亲面面相觑。

医生或是见多识广,太熟悉病人家属的表情含义,紧接着就开始解释,什么脑部外伤……水肿挤压……保守治疗的话……脑疝……昏迷……癫痫……

与母亲越听越惶惑的样子不同,我心里突然一震。

这些词,怎么这么耳熟,仿佛刚刚听过?

我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细细回想,终于想起来,就在父亲摔跤前一天,我刚听到过这些词!来自一个研究意识障碍的专家!

这两天我正好在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中聚集了全市各行各业的代表,我因为职业缘故,很喜欢跟各类群体搭话,了解他们的行业故事,权作搜集素材用。那个教授就是我午餐时拼桌认识的,他非常有倾诉欲望,话题刚开个头就开始滔滔不绝,跟我介绍他们团队的研究,他们的愿景。

他说意识障碍领域现在在国内兴起不久,意识障碍你不清楚的话,植物人听说过没?

他说现在已经有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治疗癫痫,我们的研究就是希望能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辅助植物人促醒,或者与他们交流。

他说现在国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很多年了,甚至成立了“灰区科学”领域,但是技术发展这一块,因为我们的科研能力快速崛起,已经用比他们更少的时间抢跑到了临床阶段。

他说很多植物人是脑部外伤导致,所以他们团队基本是和各大医院的神经内外科合作研究,在这儿那儿都有实验室。

他说现在脑部手术技术很成熟了,一般外伤都能“拉回来”,但这也让攻克植物人促醒问题成为了最紧迫也最关键的节点。

他说……

说来惭愧,一开始,我是听着这些话下饭的,因为并不觉得这一听就“高精尖”的领域会和我有关系,甚至不觉得以我“文科生”的知识储备,能将他的故事写出来。

可是一转头,这字字句句,都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我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接到电话时我为什么没有觉得“天塌了”,因为那顿饭的时间,对于当下的医疗技术,我已经有了底气。

或许盲目,或许侥幸,但那时我就知道,只要父亲还在,有医生在,有那样的专家在,他就有希望,一直会有希望!

事实证明,这份希冀确实没有辜负我,我们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让父亲接受开颅手术,成功度过了危险期,康复出院。

也就是在陪伴父亲康复这段时间,我写下了《来自灰区》。

我惯常喜欢把经历过的事情写进书中,而大部分时候我自己是主角,这样我可以幻想我在不同的世界拥有了不同的人生,仿佛这样我就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

而作为网络文学作者,当然还是要有些网络文学的“风骨”,虽然灵感来源些许沉重,我却依然还是想写成一个轻松又正能量的故事。灰区这个概念来源于国外,意味着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深陷的区域,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片神秘的“灰区”,所以我笔下的主角,就来自这片灰区。

在我的故事中,灰区将成为一个意识交换和世界线交汇的平台,主角一个人在自己三个不同次元的人生中来回穿越,她或许一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倦怠和不满,可是当她在“别处”转了一圈后,回来发现还是自己的世界最好。

我想象灰区的恐怖和缥缈,又想象主角们在灰区和现实来回转换的迷茫和惊讶,以及因为经历过灰区,而对现实生活愈发珍惜和感激的心态,简直文思泉涌。

当然,在其中我也有一个昭然的私心,那次会议和那个专家的那顿饭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一生,至少没有让我在父亲摔倒的那一刻崩溃过去。我希望我这本书能够如那位专家老师所愿,让更多的人知道“灰区科学”,认识意识障碍患者这个群体,了解脑机接口这门有着广阔前景的技术。

万一有一个孩子看到了,一个中学生看到了,一个正在选专业的大学生看到了,或者一个正在选择研究领域的相关专业的科学家看到了……

万一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