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港凤凰镇支山村
一片11亩的牡丹园初次开门迎客
园中3000多株牡丹含苞待放
百年古树根深叶茂
空气中隐约浮动着清冽的花香
这座牡丹园的主人罗国平
在花甲之年再出发
将全部心血投入这片土地
用十余年的时间将爱好转化为事业
在乡村书写了一段
“二次创业”的故事
“一开始只在家里种了两株牡丹,花开得国色天香,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罗国平回忆道。10多年前,他偶然从甘肃收来两株百年牡丹,次年花开时的震撼让他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跑遍西北地区,从农户家中“淘”回数百棵牡丹树,只为找到心仪的品种。
然而,种植并非易事——
凤凰的土壤并不适合牡丹生长
他便从南丰运来
2000多平方米沙壤土
缺乏技术导致部分苗木死亡
他便向菏泽牡丹种植协会的专家取经
逐步改良土壤、调整种植方式
家人最初对他的“疯狂”并不理解。“儿子儿媳觉得我像碰上了骗子,钱投进去像打水漂。”但罗国平坚持认为,牡丹之美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于是他选择了“二次创业”。用一年的时间将支山村的一片荒废的淤泥塘改造成了张家港首个百年牡丹园,并规划了遮阴棚和观赏路线。“现在家人都支持我了,好像感觉这件事情对乡村有意义,也是增光添彩的事情。”罗国平说。
正如罗国平说的那样“土地不会说谎,投入多少就有多少回报。”如今,百年牡丹园内已有40多个牡丹品种,覆盖了白、黄、粉、紫、绿等多种色系。百年古树也众多,其中一株树龄超130年。“4月中下旬是盛花期,游客在园外就能闻到花香。”罗国平表示:“隔壁就是万亩桃园,等桃花谢了,牡丹接着开,能让凤凰镇多一张旅游名片。”
对于乡村,罗国平有一份特殊的情怀:“小时候吃不饱饭,是土地养活了我们。现在日子好了,不少地却荒着,我想再让它们‘活’起来。”在他看来,打造的百年牡丹园不仅是景点,更是一种示范——通过整合资源、引入特色产业,荒地也能焕发新生。如今,苏州、无锡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未来他期待这里能成为长三角的牡丹观赏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牡丹园的诞生,不仅圆了罗国平的梦,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增收机会。整地、运土、栽种、维护……园区建设过程中,他雇佣了数十名村民,“他们有空就来帮忙,既活动筋骨,也赚点零花钱。”罗国平说。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无数个“老罗”正以热忱为笔
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田园诗篇
而四月盛放的牡丹
恰似这片土地最热烈的回应
来源:偶俚张家港
编辑:小尹
7月1日下午,在里水镇举办的2025年“七一”无偿献血主题党日活动上,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同时举行。里水北沙村与文惠科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启红色文旅、绿色能源、智慧乡村三维升级的全新篇章,致力于在革命热土上筑造乡村振兴的“红绿数”引擎,打造政企协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标杆,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
2025-07-02 09:27:00 实时讯息近日,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融资方案获得农发行广东省分行批复,总投资达5.34亿元,可获得政策性融资贷款4.2亿元,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据了解,相关资金将用于支持开展新增耕地、低效产业用地整理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为金利镇大力实施
2025-06-28 15:40:00 实时讯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发展,建设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身心健康、躬耕铸魂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更是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中学地处偏远乡
2025-06-26 09:40:00 实时讯息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在辛集市马兰农场里收割小麦6月24日晚,第35个全国土地日河北主场宣传活动在张家口田间地头举办,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粮安天下,地为根基。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构建“责任传导-协同监管-长效保障”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
2025-06-25 22:14:00 实时讯息稻田内禾苗长势喜人。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廷奎 滕风 李林 洪江报道短短4个月,859.65亩包含果园、苗圃等“非粮化”地块和零散耕地的区域,如何变成了918亩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协调的高标准农田?“秘诀藏在一个‘缝’字里。”洪江市黔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杨一语道破。项目之初,洪江
2025-06-24 22:41: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