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蕲春:“点绿成金”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1:01: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程千)清晨五点的薄雾中,张塝镇胡湾村和土库村的茶山上已跃动着点点星光。村民们手持竹篓,在层层叠翠的茶园中穿行,指尖翻飞间,嫩绿的“一叶一芽”悄然入篓。这片曾经芭茅丛生的荒山,如今正演绎着”绿叶子变金叶子”的乡村振兴传奇。

黄金茶里的共富密码

“挑茶称重,当月现结!”在蕲春县蕲泳春茶业收购点,村民们争先恐后将刚从山上摘回的茶青进行称重,会计冯菊玲一面质检村民们的茶青是否符合“一叶一芽”标准,一面给大家称重计算价格。

30元每斤的收购价,当月结算的承诺,让200多位采茶人从周边村镇汇聚而来。68岁的孙青枚熟练地展示着满篓茶叶:“十斤!今天又赚了300块”,来自新路村的张芳云虽采得慢些,却也笑得满足:”家门口挣钱,方便又体面!”

这抹笑容背后,是企业家王泳扎根张塝七年的坚守。2019年,来自安徽的王泳听说大别山的气候好、土壤肥沃,适合种茶,他专程从安徽来到张塝,挖了一捧土,送到专业机构化验,土壤检测报告显示,这里的土地各项标准都很适宜种茶。王泳说干就干,和张塝镇土库村、胡湾村签订流转荒地的合同之后,开启了自己的茶园创业之旅。

“这里曾经是一大片的芭茅山,不仅难看,还有森林火灾的隐患”,王泳说。叩开大别山门,王泳将400亩芭茅山化作生态茶园。流转土地除了租金,还给村集体按年分红、采茶季日均发放万元工资、全年劳务支出超百万的“真金白银”,让”土地流转+务工增收+利润分成”的共富模式落地生根,每年销售额超两百万元。正如茶农所言:“茶园就是咱的绿色银行。”

与时间赛跑的茶业革命

黄金茶的珍贵,藏在转瞬即逝的采摘期里。每年仅20天的春茶季,周边200多名村民们与朝阳竞速:五更上山采新芽,正午挑茶分品级,入夜机器轰鸣炒制,次日清晨茶叶已踏上奔赴武汉等地的旅程。

”茶叶过了夜就不再加工”,这条铁律守护着黄金茶9.2%的氨基酸含量,也让“头天采摘、次日发货”的效率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

在蕲泳春茶叶有限公司,7人核心团队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链条。四位本地村民化身”技术骨干”,在专家指导下,将传统经验与科技赋能结合——智能防虫系统替代农药喷洒,微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结构,连秋日精准滴灌都藏着增产的智慧。正如王泳所说:“我们要让大别山的茶香飘得更远。”

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图景

站在茶山之巅俯瞰,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山下标准化厂房即将扩建升级,镇上的专卖店与线上商城构建起立体销售网,连运输车辆都印着”大别山黄金茶”的专属标识。更令人动容的是,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乡,他们白天是采茶能手,夜晚在加工车间化身产业工人,乡村振兴的“人才回流”现象在这里悄然发生。

”去年销售额突破200万,今年冲刺300万!”王泳的底气源于镇村两级“店小二”式的服务。从土地流转到争取政策扶持,从组织技术培训到协调物流运输,政府与企业携手将”黄金茶”打造成区域公共品牌。这种“企业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户受益”的合作社模式,正在书写”三产融合”的生动范本。

当夕阳为茶园镀上金边,满载茶叶的货车驶向远方,我们读懂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它不仅是土地里长出的产业,更是人与人缔结的情感纽带。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指尖与茶芽的触碰都在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篇章。当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沉睡的乡村就能焕发新生机,而这份生机,正从大别山深处,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舒展蔓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