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思杰 香港报道
3月19日,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在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会对将来的医疗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的定位应该面向未来AI赋能的医疗生态、采用AI赋能的医学教育模式、为AI时代培养新一代医生。
滕锦光认为,未来的医疗服务将大量依赖人工智能驱动的设备。医学教育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将更多地担任辅导者的角色。理工大学有计划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医疗教学系统,提供虚拟医院、虚拟手术等实践体验,并测试AI辅助的诊断决策。
香港由于人口老化加剧,社区医疗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长期面临医护人手短缺问题。
目前,香港仅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两所医学院,每千人医生数约为2.1人,在发达经济体中最低。香港立法会秘书处新一份《数据透视》预计,至2030年香港医生人手短缺将达到1570人。此外,公营医疗系统亦面临医生流失问题,2023年医管局医生流失率达6.1%。
滕锦光指出,香港理工大学创办新医学院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在医疗科学、工程与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深厚根基。香港理工大学不仅拥有45年的医疗人才培养经验,累计培养近52000名专业人员,而且在医工结合方面推出了大量医疗科技成果,如近视控制镜片。
今年,香港理工大学成立了“AI+研究院”,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发展。
滕锦光介绍,为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还建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前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等21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理工大学目前设有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放射治疗、眼科光学、医疗化验科学、护理学等课程,拥有近1300名医疗相关的教研人员和超过90个相关实验室、教研配套及临床培训设施。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了筹建第三所医学院的计划,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长,并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为此,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并于2024年11月邀请本地大学提交建议书。截止日期前,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均向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提交了建议书。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已于北部都会区牛潭尾预留土地,发展新医学院校舍及新综合医教研医院。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表示,理工大学愿意承担新医学院搬入牛潭尾前的所有财政开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7月16日,香港交易所刊发了有关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讨论文件,旨在引导市场就香港向T+1结算周期过渡展开讨论。香港交易所股票现货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采用T+2结算周期,而其他国际股票市场在过去20年间也逐渐将结算周期缩短至T+2。近年来,许多市场已转向或正在考虑转向T+1或更短的结算周
2025-07-17 01:23:00 实时讯息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新考核指标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积极性、稳定性,并逐步提高投资A股的比例,增厚长期收益,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增
2025-07-12 07:30:00 实时讯息据新华社报道,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7月9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事业迈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由广州体育学院携手粤港澳高校及体育文化专家共同成立,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明生态建设、体育精神谱系构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体育文化旅游发
2025-07-10 11:03:00 实时讯息7月8日至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深入在浙中央企业、当地高科技企业调研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协同创新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更深更广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
2025-07-10 09:10:00 实时讯息2024年6月26日,少年达娃吉拉的歌声,响彻上海体育场中超联赛现场。这位曾有严重脊柱侧弯的患儿,在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团队的接力帮助下,完成手术并康复。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事业,在无数个这样的故事中写下生动注脚。自2015年起,中央组织部牵头开始对西藏进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2019年
2025-07-08 20:32: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