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安县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0:35:00    

近年来,惠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准科学、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获《八闽快讯》和《福建日报》专题报道。2025年3月,《泉州市惠安县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改革内参》刊载。

一是立行立改。成立县党政主官领衔的“一办六组”专班,建立健全“统筹调度、进度上报、联动监管、督查督办”机制,实行高频会商督办。执行“三清(废料清、设备清、场地清)双查”措施,发现问题立即断水断电、封闭管控并航拍固证,同步清理场地开展责任追溯。创新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组建生态环境、检察、公安和律师联合磋商团队,推行分期追缴模式。二是科学施策。委托专业地勘机构编制修复方案,引入省市环保专家团队论证指导,联合第三方技术机构全程监理。根据地质评估划分“边坡防护、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功能区,完成基坑回填、分级削坡、崖壁排险、耕作土覆盖等种前准备,同步开展大棚育苗、树种调拨。开展非法洗砂、盗采矿专项整治,建立涉矿项目国企托管机制。三是建章立制。实施矿产资源“大清查、大起底”,建立资源台账,研发砂石全过程监管系统实现数字化溯源。出台涉矿领域规范性文件,创新废弃矿山治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审批流程与收益分配规则。推行“生态修复+业态融合”模式,整合专项债、社会资本等多元资金,将修复项目融入红色文旅建设。四是提质增效。将不具备复绿条件的区域改造为乡村休闲文化广场。探索“国企+种植大户+村集体”协同模式,推进矿山复垦与耕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串联生态修复项目,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下一步,将继续巩固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在符合整改验收的修复1.0模式(复绿复垦模式)基础上,结合周边群众意愿和需求,进行业态提升,打造形成矿山生态修复2.0模式(景观模式)、3.0模式(经济价值实现模式),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来源: 惠安速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