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头条##安徽黄山头条##歙县# #歙县头条#
远山如黛,溪流淙淙,安徽黄山市歙县的一千多个村落,如星辰般散落在峰峦叠嶂间。若你俯身细听,村口那块刻着村名的石碑,便会开口说话——它们讲的不只是地理方位,更是一部刻在山水间的历史长卷,藏着徽州人的信仰、智慧与血脉的温度。
一、棠樾:一棵甘棠树,千年德政心
走进郑村镇棠樾村,七座石牌坊在田野间巍然矗立,如一部无字的道德经。这村名起得深:“棠”取自《诗经》甘棠篇,说的是西周贤臣召伯常在甘棠树下听讼断案,百姓因敬其人而爱其树;“樾”即树荫,合起来便是“德政如棠荫,庇护一方水土”。
南宋初年,鲍氏族人迁居至此,特意选了这名字。他们信的不只是风水,更是对“为官当如召伯”的执念。果然,明清两代,鲍家走出多少忠臣孝子——鲍灿为母吮疽疗疮,孝行感动乡里;鲍寿孙在盗匪刀下争着代父赴死,连刽子手都动容松绑。乾隆下江南时亲题“慈孝天下无双里”,金匾至今悬在祠堂梁上,映着七百年不灭的烛光。
更难得的是村西那座“清懿堂”——徽州唯一完好的女祠。盐商鲍启运见家族祠堂只供男主,临终嘱咐儿子:“给女眷也建个安魂之所吧!”于是有了这座坐南朝北的祠堂,门匾“贞孝两全”是曾国藩手书,砖雕窗棂间藏着五十九位鲍氏女子的故事:守寡养孤的,侍奉公婆的,变卖首饰助夫读书的……旧时徽州女人进不得祠堂,唯有在此,她们的名字终被光照亮。
二、瞻淇:诗三百,养一村君子气
北岸镇的瞻淇村,名字是一句诗里长出来的。《诗经·卫风》里那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说的是淇水河湾边翠竹挺拔如君子。康熙二年(1663年),县令汪作霖大笔一挥,将旧名“章祁”改为“瞻淇”。
这改的不只是字,更是心气。自此,村里私塾晨读声里总夹着《淇奥》,稚童摇头晃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就教出了真君子——清代数学家汪莱,埋头演算黄河水文,一部《衡斋算学》解尽江河脉络;其孙汪延栋走遍歙县山水,绘出全县第一张地图,图上墨痕犹带新安江的水汽。
村中“老虎巷”窄如一线天,清代竟走出十八位秀才。老人说,当年书声琅琅彻夜不息,远听似虎啸山林。如今抚过巷壁青苔,仿佛还能触到书生秉烛夜读的余温。
三、万二:两姓争一字,合出个“万”家灯火
昌溪乡的万二村,故事像出民间折子戏。明代某日,王姓与汪姓为村名争执不下。王村?汪村?眼看要伤和气,一位老者捻须笑道:“‘王’‘汪’音近‘万’,两姓并立,就叫‘万二’吧!”
石头山上,两族人就此扎了根。王家凿石,汪家垒土,硬在陡坡上建起层层叠叠的宅院。远望如布达拉宫悬在山间,“徽州小西藏”的名号不胫而走。如今穿行石板巷,还能看见王家雕花窗棂挨着汪家马头墙,三百年风雨,早把两姓屋檐淋成了同一种青灰色。
更妙的是村中那口“同心井”,乾隆年间合修,井栏刻着王、汪族徽交缠的图案。打水妇人说笑:“一桶水提上来,半桶姓王半桶姓汪!”
四、槐塘:一棵树救了一村文脉
郑村镇槐塘村,一口塘边藏着半部科举史。南宋丞相程元凤之母久病不愈,相士断言是村名“篁塘”犯冲。砍去塘边竹,改种槐树,病竟痊愈,“槐塘”由此定名。
槐荫下,文运当真昌隆。程家一门走出丞相、状元、学士,村头“丞相状元坊”红石匾额艳如朱砂。更绝的是塘边规矩——凡中举者必植一槐。至明清时,竟成槐林,九条小径穿林入村,美称“九龙戏珠”。老辈人笑谈:“从前妇人拿朝笏当柴烧,如今连牛都认得进士碑!”
那棵救过程母的老槐,今已亭亭如盖。树根虬结处立着村规碑:“毁槐如毁文,罚修圣庙”——六百年过去,它仍是全村最受敬畏的活神灵。
五、堨田:一渠活水润千年
郑村镇堨田村,把恩情刻进名字里。南北朝时,此地还叫“湖田”,旱涝无常。梁朝新安内史吕文达率众筑坝开渠,引丰乐河水灌田千亩。为感念这“吕堨”之恩,全村改名“堨田”。
石渠至今淌着清水,浇得油菜花比别处更金黄。村里人指给你看:清代徽商汪仁瑞在苏州开茶号富甲一方,临终却嘱子孙:“钱可散,堨不可废!”后代果真捐田五百四十亩,租谷专供修渠济贫。渠边石碑字迹斑驳,刻的正是——“水脉即血脉”。
孩童放学路过渠畔,仍唱着古谣:“吕堨水,甜如乳,浇了田畈肥五谷。”清粼粼的水声里,流淌着一千五百年的守望。
六、卖花渔村:一尾鱼游进春天里
雄村镇的洪岭村,改名改出了生意经。唐末建村时只道山形似鱼,后来家家种梅桩、扎盆景,担着花担走四方。不知哪辈灵光一闪:鱼得水则活,“洪”字带水,卖花为生,不如叫“卖花渔村”!
从此这名字成了招牌。春来时,村头红梅如鱼吻,白墙黑瓦是鱼身,后山翠竹恰似鱼尾轻摆。花农担子一颤一颤下得山去,扁担上“渔村花木”小旗飘着,把春意一路抖落到江浙人家的案头。
最绝的是那株千年罗汉松盆景,枝干虬曲如龙,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惊艳四座——徽州人指尖的春风,竟能修剪千年时光。
七、烟村:雾起处,烟火人间
沿新安江行去,烟村罩在晨雾里。村名起得直白——或因江雾炊烟缭绕不散,或因古时烧山取石烟气升腾。
玉带河上六座古桥,桥名却藏着厚意:方贵文建“榜登桥”庆金榜题名;汪老顺造“外婆桥”,只因见村童蹦跳过桥去探亲。最暖数“便农桥”,光绪年间菜农众筹而建,青石板上还留着挑筐压出的凹痕,深达两厘米——那是生计的重量刻进石头的年轮。
村头老篾匠王志元,祖传八代竹编手艺。他剖竹如抚弦,编筐时哼着俚曲:“烟村竹荪鲜,冬瓜炖火腿……”雾气漫过,古村似一幅未干的水墨。
八、深渡阳产:悬崖上种出金屋顶
深渡镇的阳产村,名字是地理志。皖南土话管陡坡叫“产”,“阳”指山阳坡地。先民硬在六十度斜坡凿出梯田,黄土墙错落叠到云端。秋收时,屋顶晒匾铺满红椒玉米,从山脚望上去,整座山像着了火,金红灼灼烧上青天。
土楼群被称作“悬崖农耕活化石”,没有半根钢筋,全凭红壤与卵石咬合。村翁笑指最高那栋:“我太爷凿了三年地基——石头缝里插刀片,插稳了才敢砌墙!”
九、孝女村:虎啸处,孝心震山林
北岸镇孝女村,得名如惊雷。唐代章家姐妹山上采桑,突见母被虎攫。两女赤手搏虎救母,刺史上报朝廷,敕建“孝女庙”。范仲淹亲题“章氏朝遗御节孝名家”,碑石至今温热。
村口石虎雕像低首垂尾,乡人说:“当年真虎见了孝女,威风也折了三分!”
十、五渡:无名渡口通天下
北岸镇五渡村,名字似谜题。一说渡河需经五道湾;一说原名“无渡”,雅化为“五渡”。船夫收篙大笑:“管它几渡?能过河就是好渡!”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徽州人的豁达——山挡路便开渠,水拦道便造船,活法总比难处多。
写在最后:村名如种,落地成林
歙县的村名,是稻种撒进水土的智慧——堨田感念一渠活水,槐塘敬畏草木通灵;是诗书沁入骨血的雅望——瞻淇追慕君子如竹,棠樾守望德政如荫;更是凡人活成的传奇——孝女村虎口救母的勇气,万二村两姓和解的豁达。
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早化作徽州人的血脉密码:引水开山的坚韧,诗书传家的清骨,利他济世的胸怀。
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传统印染车间,如今大变样。在射阳顺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8台超低浴比染色机正高速运转。“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一年可节水30%、省气20%。”公司副总经理高佳锋介绍,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顺龙纺织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坚守“智慧高效、清洁减排”理念,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用于设备
2025-08-27 11:28:00 实时讯息这是《锐视角》专栏第257期。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29万人。1991年,海天出版社发行一本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由市委宣传部写作组执笔,时任市委书记作序,以丰富的史料,勾勒了经济特区第一个十年的峥嵘。书中记载,1987年,每天约有12万人从内地进入经济特区,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一怀着
2025-08-26 10:34:00 实时讯息今年夏天,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成为暑期档杀出了一匹“黑马”,截至8月18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超《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浪浪山小妖怪》于8月2日正式上映,作为热门系列短片《中国奇谭》推出的首部动画电影,由该系列中的前作《小妖怪的夏
2025-08-18 12:28:00 实时讯息大皖新闻讯 据安徽气象公众号8月10日发布,安徽省气象台2025年08月10日10时00分变更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六安、合肥、滁州、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120-160毫米),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雨强30-60毫米/小时,局地超过80毫米/小时)和雷
2025-08-10 11:30:00 实时讯息#安徽头条##安徽黄山头条##歙县# #歙县头条#远山如黛,溪流淙淙,安徽黄山市歙县的一千多个村落,如星辰般散落在峰峦叠嶂间。若你俯身细听,村口那块刻着村名的石碑,便会开口说话——它们讲的不只是地理方位,更是一部刻在山水间的历史长卷,藏着徽州人的信仰、智慧与血脉的温度。一、棠樾:一棵甘棠树,
2025-08-09 11:42: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