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平凡事,笑谈奇闻说炎凉。悲欢离合观世相,百态人生话沧桑……”
画面中,夕阳将潼关古城染成鎏金色,一声惊木如裂帛般划破天际。五丈高的城墙上,十位老腔艺人仰天长啸,脖颈间青筋暴起,月琴震颤出千军万马的蹄声,板凳砸地恍若惊雷——这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华阴老腔在2023年国际非遗节上的惊艳亮相。这曲传承千年的黄河绝唱,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叩击着新时代的脉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阴老腔也曾经历过低谷。但因有诸多传承者的“艺以为己任”的坚守与创新,才让这“东方古老的摇滚乐”得以拨云见日,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提及华阴老腔的“复活”,不得不提王振中。但在当地,人们管他叫“白毛”,好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太华有奇叟,眉发白如银。逢场惟作戏,孤坐常抱琴。声撼白虎帐,弦拨龙门阵。宝刀何曾老,犹自将千军。”1937年出生的王振中,从小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王青山是唱秦腔的好手,母亲也是个戏迷,家中常常挤满了各路艺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王振中与老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六七岁时开始学唱秦腔,十八九岁时改学老腔,二十岁出头学唱白。
“白毛”王振中
后来,得老腔皮影戏艺人吕孝安真传,王振中继而成立 “木胜班”。他大胆创新,汲取其他姊妹剧种的精华,使得老腔皮影演唱技艺愈发精湛。1961年,他毅然自立门户,凭借着深厚的功底与高超技艺,迅速征服了观众。
在老腔伴奏中,王振中增加了二胡和高板,增加伴奏音乐层次,并改进月琴演奏技法,把以肘臂运力的传统硬拨弦法,改为以手腕运力的弹技法,采用三把固定指法演奏,使音阶准确、音律纯正,丰富了音色和表现力。
当年,王振中尝试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的老腔移植,并创编了《学毛选》《金花银花》等反映群众生活和时事热点的文艺节目。而后,他又创编了历史剧《李世民取明州》,并把华山神话剧《回心石》移植改编成皮影戏。
王振中还不断从其他剧种、乐种中吸收营养,丰富老腔曲牌和打击乐,改革着唱腔。比如,他将慢板融入现代剧《杜鹃山》柯湘的演唱中,既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性、逻辑性,比较准确地刻画了柯湘的人物性格。在唱法上,运用强拍弱起和以拍起唱的新唱法,既符合剧情发展,又自然流畅,色彩丰富,使华阴老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艺术提升。
1993年,张艺谋拍摄影片《活着》,王振中成为剧中老腔的演唱者。随着这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慷慨激昂的华阴老腔曲调也因而走向世界。
“我要吼,我要唱,唱给子孙听端详;乾坤转,岁月荒,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忘。”一声声高亢激昂的旋律,既是王振中心声的倾诉,又是他对老腔最深情的告白。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
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谭维维及张喜民等华阴老腔艺人共同演绎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喊”得全国观众热血沸腾,“喊”得华阴老腔连连爆棚。
这首被称为中国摇滚与民间传统艺术融合典范的歌曲,让张喜民从“地方艺人”升级为“全国明星”。
张喜民的家乡双泉村,是华阴老腔的发源地,为张喜民学习老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岁那年,张喜民跟着父亲和伯父学唱老腔。1980年,张喜民成立老腔班社“喜民班”,带着戏班子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表演老腔皮影戏。那时候,老腔十分红火,一年能唱100多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华阴老腔逐渐“失宠”,陷入发展的困境。
如何破局?关键时刻,华阴市文化馆的党安华给张喜民提了个建议:让老腔艺人从幕布后面走出来,把“看皮影听老腔”变成“看老腔”。听罢,张喜民犹如醍醐灌顶,决心让华阴老腔从后台走向前台。
张喜民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华阴老腔的命运轨迹。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2006年北京人艺剧场,《白鹿原》尾声处突然炸响惊木——张喜民率众从乐池跃上舞台,陈忠实笔下的关中俚语化作穿云裂石的唱腔。顿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众人不禁感叹:“华阴老腔不是唱出来的,是从黄土里长出来的。”
这一次演出,让张喜民尝到了甜头,更看到了希望:要想让老腔发展起来,必须打破老腔的传统结构,在曲风上进行创新,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更大的突破在三年后的厦门海滩。2009年,张喜民带着斑驳的月琴走上摇滚音乐节舞台,当电吉他的音色与老腔的“满台吼”碰撞时,台下观众瞬间被震撼:“华阴老腔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摇滚乐。”
张喜民不但让华阴老腔一次次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还先后应邀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演出,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
2021年盛夏,上海ChinaJoy展会人声鼎沸。
“一级让你闻经验,六级你来越兵线,十级你我高地见,我又怎能如你愿……”老艺人手中的鳄鱼皮影翻腾扑跃,张猛粗犷豪迈的唱腔炸响全场,大屏幕上《英雄联盟》的击杀特效不断闪现。混搭着电竞术语的华阴老腔唱段,让现场观众跟着节奏疯狂打call。
点击量高达200万、获得5100余条评论的《鳄鱼大战狗头》,正是华阴老腔第十一代传人的破圈宣言。
张猛是张喜民的孙子,从小便跟着爷爷一起学唱华阴老腔。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老腔演唱者。但张猛没有满足于此,他开始陷入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华阴老腔。
当华阴老腔与《英雄联盟》相遇,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张猛灵感闪现,让“老古董”与“新时尚”邂逅,《鳄鱼大战狗头》由此诞生。视频里,游戏角色化身皮影,在幕布上灵动起舞,借助老腔唱出角色心声,打斗场面特效超级炫酷。
这样新奇的组合,让不少网友直呼 “突然爱上戏了”“‘创’到我了”。正如《英雄联盟》游戏角色卡尔玛所说,张猛正在努力让 “传统与变革齐头并进”。
张猛还加入了渭南市“东秦新青年”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在舞台上,他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和华阴老腔的故事,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解。宣讲即将结束,观众热情高涨,他打着拍子、喊着节奏,华阴老腔“众人帮腔”的场景沸腾了现场。那一刻,观众不再是旁观者,也成了老腔的演唱者和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在渭南,还有许多像王振中、张喜民、张猛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他们或用一生坚守,或在困境中突围,或在传承中创新。他们一路与非遗瑰宝相依相伴,走过人生一程又一程。正因有了这些传承人的付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如同一棵大树,生发出新芽一枝又一枝。
“风花雪月平凡事,笑谈奇闻说炎凉。悲欢离合观世相,百态人生话沧桑……”画面中,夕阳将潼关古城染成鎏金色,一声惊木如裂帛般划破天际。五丈高的城墙上,十位老腔艺人仰天长啸,脖颈间青筋暴起,月琴震颤出千军万马的蹄声,板凳砸地恍若惊雷——这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华阴老腔在2023年国际非遗节上的惊艳亮相。这曲
2025-04-29 00:12:00 实时讯息徽派传统民居以营造技艺精湛高超,建筑装饰丰富多样,文化底蕴绵长深厚,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走进安徽黄山,去看看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的魅力。位于安徽黄山黟县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是徽
2025-04-28 07:30:00 实时讯息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罗斯观众的期待与瞩目中登陆莫斯科大剧院正式开启在俄罗斯的“追光之旅”为这座古老的剧院带来了一股青春风潮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全体演员用精湛细腻的表演、丰沛真挚的情感、酣畅淋漓的动作和完美的配合征服了全场。掌声、欢呼声、喝彩声,从演出落幕、“咏春”二字定格于大幕之上时起,一直延续
2025-04-27 09:17:00 实时讯息一双袖套挂在阳台,白底蓝花,是奶奶的。 十多年前,奶奶在超市买了一双袖套,整洁崭新。奶奶戴着袖套,在台灯下给爷爷缝衣领、补袜子,暖黄的灯光照在爷爷的衣服上,也洒在奶奶的袖套上,氤氲出爱情的模样。常常在一个闲适的下午,幼小的我窝在奶奶的怀里,太阳懒洋洋地铺在我和奶奶身上,暖烘烘的,奶奶戴着袖套,握着我
2025-04-24 07:10:00 实时讯息4月19日,“未织之境”·三都乡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活动暨“织”美术馆首展活动在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举行。活动创新“艺术家+村民”共创模式,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百余位嘉宾,见证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的深度交融。艺术家成为“新村民”“织”美术馆首展的主题为“未织之境”,展出了8位国内外艺术
2025-04-20 16:36: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