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普陀印记·“桥”见变迁,一起来看昌化路桥的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46:00    

昌化路桥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东部,南北向跨苏州河,南接昌化路,北接中潭路,是苏州河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中承式肋拱桥。

桥址原为潭东渡,建国初在原渡口建造了1座长约50米、宽4米的7孔人行木桥,以当时归化路命名为归化路桥。

老地图中的归化路桥

1957年,归化路改昌化路,桥亦易为今名。两岸有上海第三纺织机械厂、上棉二厂、申新九厂、寅丰毛纺厂和上海面粉厂等工厂,数万工人日常通勤。

昌化路桥西侧苏州河河道

后来,因木桥跨径小、桥身低矮,影响水上交通,行船事故多发,成了苏州河上的“老虎口”,且木结构受损严重,遂决定重建。1974年9月建成通车,新桥为钢筋混凝土车行桥,长48.98米,宽13.7米,其中,车行道宽8.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梁底标高6.5米。

重建后的昌化路桥

新桥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两根钢筋混凝土箱型拱肋,中距9.6米支撑在桥台上。此外,从梁底至车行道面的建筑高度仅为50厘米,使它成为当时苏州河上最“薄”的桥。这次成功的尝试,显示出当时桥梁设计、施工技术之精良。该桥为当时普陀区苏州河上第七座车行桥,南接昌化路,北连潘家湾路,是普陀区东部连接浜南、浜北的重要孔道。但因桥北潘家湾、潭子湾棚户区的道路弯曲狭窄,车辆通行仍相当不便。

桥下船只通行顺畅

1998年,昌化路桥桥面

1998年,昌化路桥北堍西侧道路

1998年12月, 昌化路桥附近,“两湾一宅”地区正式启动改造。“两湾一宅”由潘家湾、潭子湾、王家宅组成,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上海市区最大最集中的危棚简屋集中区。截至2003年9月,“两湾一宅”一、二、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昌化路桥北堍的中原两湾城拔地而起。这次改造被喻为上海城市改造的“淮海战役”。

“两湾一宅”改造前老照片

为配合“两湾一宅”旧区改造,改善跨越苏州河的交通拥挤状况,2000年12月16日,昌化路桥老桥拆除,次日重建新桥工程开工。这次改建后,昌化路桥跨度为49米,桥宽24米,按二快二慢单幅路设置。为适应苏州河景观河道的要求,昌化路桥型基本按原桥的建筑风格,为中承式肋拱桥。桥梁标高与原桥一致,确保沿河两侧道路的平稳相接。装饰及栏杆采用不锈钢管和复合玻璃及铸铁花板,桥梁底两侧用铅复板包装成弧形面,整个桥梁选用与中远两湾城建筑风格相协调的色彩进行装饰。桥北堍与延伸辟筑的中潭路相接,从而使该桥真正成为普陀区东部沟通苏州河南北的重要交通干道。

2004年,上海苏州河龙舟友好邀请赛在苏州河江宁路桥段至昌化路桥段举行(徐正魁 摄)

2016年,昌化路桥及潭子湾周边鸟瞰(钮一新 摄)

2021年7月,苏州河中远两湾城岸线贯通开放,标志21公里苏州河普陀段岸线全部贯通开放

2021年底,昌化路桥南堍东侧,大洋晶典·天安千树购物中心(一期)开业(王建斌 摄)

2022年,昌化路桥北堍中远两湾城鸟瞰

2022年12月,在昌化路桥南堍东侧,昌化路码头作为“悠游苏州河” 水上航线首批四个码头之一,正式投入试运营。这一项目将城市水脉和历史文脉相结合,深度融合城市风貌、文化基因、国际视野和市民生活,是打造苏州河精品旅游的重要一步,为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和活力。

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钮一新 摄)

昌化路码头(胡金盦 摄)

昌化路桥畔步道(达成 摄)

夜景鸟瞰(印造林 摄)

近年来,入境游市场蓬勃发展,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少游客将昌化路桥南堍东侧的天安千树和M50创意园作为探索中国的“打卡第一站”,“China Travel”和“Shanghai Travel”“Putuo Travel”的热度持续飙升。

2025年,游客们在昌化路桥上留影(胡俊 摄)

千树樱花季

昌化路桥北堍东侧苏河步道(胡俊 摄)

苏州河游船午餐航班在昌化路码头首航

昌化路桥西侧苏州河河道(胡俊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