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家长们注意!
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开区发布
2025年、2026年、2027年秋季
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
第二次入学预警!
南湖区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南湖区教育体育局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现向社会发布南湖区2025年、2026年、2027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入学预警信息。
预警等级说明:
红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达到或超过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100%。
黄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介于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注:
1.以上预警信息统计人数仅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数,不含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居民子女)数。
2.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将按照“房户一致、实际居住优先原则”分类分批录取,同一类(批)则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迁入时间先后顺序、房屋产权证取得先后顺序、实际入住年限等条件进行录取。因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区教体局根据周边教育资源情况和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迁入时间先后顺序等进行统筹安排就读。
3.以上信息供家长参考,在家庭购房和迁户时慎重考虑。
咨询电话:
0573-82053062
0573-83839687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体育局
2025年3月31日
秀洲区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秀洲区教育体育局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现向社会发布秀洲区部分学校2025年、2026年、2027年秋季第二次入学预警信息。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体育局
2025年3月31日
嘉兴经开区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事业部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现向社会发布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学校2025年、2026年、2027年秋季第二次入学预警信息。
预警等级说明:
红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达到或超过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100%。
黄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介于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温馨提示:
★ 以上预警信息统计人数仅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数,不含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居民子女)人数。
★ 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家庭的户籍情况和入学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在家庭购房和迁户时慎重考虑。
★ 当报名的学区内户籍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将按照户籍迁入时间、产权证取得时间、落户方式等条件进行录取。未被录取的户籍内适龄儿童、少年由区民生事业部根据周边教育资源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就读。
★ 咨询电话: 0573-82208473
0573-83635562
0573-83635563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事业部
2025年3月31日
来源:嘉兴发布
编辑:小尹
芝罘中学英语教师姜静正在上课。芝罘中学学生在晨读。 学校供图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中学初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上,“平均分分差”是个高频词。学校将班级间各科平均分差值作为衡量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考核时发现,备课组内平均分分差小的,往往整体教学质量就好,说明大家都很团结;如果分差很大,即使某个班
2025-07-14 07:20:00 实时讯息潮新闻客户端新修订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今年元旦起正式实施。条例全文共9章71条,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进行了系统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制定和完善了制度措施,有利于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的基
2025-06-28 10:13:00 实时讯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发展,建设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身心健康、躬耕铸魂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更是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中学地处偏远乡
2025-06-26 09:40:00 实时讯息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翁晓兰 司马明珠 文/图)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近日,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为全体学生敲响安全警钟。主题班会强意识。各班级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利用生动的课件、真实的案例视频,向学生详细讲
2025-06-25 11:03:00 实时讯息近日,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三小学(简称铁三小)被授予新就业群体友好学校,成为全市第一所针对新就业群体设立的专属教育阵地。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的“活力因子”,但由于工作流动性强、时间碎片化等特点,其子女教育面临着入学衔接不畅、课后陪伴缺失、文化资源获取受限等现实
2025-06-20 09:20: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