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经评论:让更多居民“住有优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4:00    

资料图(中国经济网 邓浩/摄)

集防水、可拆卸等功能于一体的卫浴系统,每一块地板在维修时都能方便打开;多功能的智能客厅,可一键变身成为影音娱乐厅;采用了绿色建材的超低能耗住宅,冬天更保暖、夏天更凉快……“好房子”带来的舒适与便利,没人不想拥有。

当前,我国住房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也是“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号。

加快“好房子”建设,标准规范要先行。将于5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规定四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提高住宅隔声性能要求,提升住宅日照标准……《规范》以国家标准的形式为“好房子”建设划出了底线,也体现了政策制定中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于扩内需、稳增长也有重要作用,不仅要建好新房子,也要改造好老房子。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按照规划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实际新开工改造5.8万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应当看到,老房改造有很多潜力可挖,无论是加强适老化改造,增设托育设施,还是推进智能化建设,扩大绿地面积,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好房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推动着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升级,既有赖于好标准,也离不开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等系统支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对于房企而言,拼的就是高质量、新科技、优服务,只有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主动适应新环境、新趋势,才能通过优质供给赢得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因城施策”的指导思想下,一场覆盖全国的居住升级行动正全面展开。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山西、江苏、贵州、四川、山东等近十个省份结合地域特点,从标准制定、土地供应到建造工艺全链条发力,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在土地出让、税收、金融等方面,各地可考虑给予“好房子”项目一定的支持,帮助房企纾困解难,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需要强调的是,“好房子”不等同于高端住宅,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好房子”。“好房子”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以“好房子”为基础,还要建设更多“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让人民群众“住有优居”,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