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身穿小花袄的人形机器人扭起秧歌,惊艳了众人。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举办,吸引了众多目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形机器人“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的背后是动态平衡、地面感知、控制系统、续航能力等全方位比拼。人形机器人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整个产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都将迎来更可期许的未来。
人形机器人是我国明确的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业界认为,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我国是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力量。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82亿元,占全球市场约50%。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走向工厂,是技术价值与产业需求共振的必然选择。舞台展示虽能彰显科技魅力,但商业价值有限,而工厂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阵地,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规模化应用的真实场景和技术迭代的刚需土壤。工业生产中,也需要像人形机器人这样具备环境适应性、任务灵活性的智能载体,来解决高危环境作业替代、人力成本上升、柔性生产需求等现实问题。从产业升级看,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意味着更大的舞台,也将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与产业格局。
从舞台到工厂,前提在于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在舞台表演中,人形机器人只需完成特定动作,而工厂环境要求其在动态不确定场景中持续作业,这需要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多机协同、能源管理、软硬件一体化等技术上实现更多提升。比如,过去,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差。现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让人形机器人具备了强大的自我调节和学习能力。再如,新型材料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其灵活性和运动性能。
从舞台到工厂,关键在于成本下降。工业领域对成本的敏感度远高于舞台场景,高昂成本是人形机器人工业化的最大障碍之一。早期研发制造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达数十万甚至百万美元,这样的价格令绝大多数工厂望而却步。随着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协同,规模化效应显现,人形机器人的购置和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为其进入工厂打开了经济可行性的大门。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其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最终从昂贵工具变成普惠生产力。
我国具备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多重优势。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成品的国家之一,已占据先发优势。机器人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强,部分企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是全球机器人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前行道路上仍存在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应用拓展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但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柔性化加速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打造出一张新的中国制造名片。(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运恒)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有关情况。会上,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介绍,202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157起,集中侦破了一批涉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
2025-04-25 12:44:00 实时讯息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身穿小花袄的人形机器人扭起秧歌,惊艳了众人。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举办,吸引了众多目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形机器人“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的背后是动态平衡、地面感知、控制系统、续航能力等全方位比拼。人形机器人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
2025-04-25 06:57:00 实时讯息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4月24日,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现场气氛热烈。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峻峰,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感慨,走上发言台,为在场嘉宾讲述正雅齿科与中国牙谷的温暖故事。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峻峰。时间回溯到2018年,四川正美齿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正雅齿科)在
2025-04-24 17:30:00 实时讯息正在推动“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加速成势的钱塘(新)区,迎来一座崭新“药谷”。作为全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4月24日,“杭州核酸药谷”在和达药谷V期正式揭牌。 什么是核酸药谷? 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发展生态 核酸药物作为继小分子化药、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代革命性疗法,正以“基因剪刀”
2025-04-24 15:04:00 实时讯息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说,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申长雨说,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知识
2025-04-24 11:16: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