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优势产业寻求新增长点,青岛在“种子赛道”找寻“爆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6:15:00    

从颠覆性、成熟度、已有基础、发展前景等维度,凸显“非对称优势”,将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沿技术细分赛道作为潜在增长点——

青岛在“种子赛道”找寻“爆点”

在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当下,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从何而来?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纷纷突出城市产业特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行动——

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百亿级的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落地,正打造超级算力中心,未来可支持参数达到万亿级别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

成都,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飞机制造与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一批项目紧锣密鼓,总投资额超过519亿元;

吉林,围绕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延伸氢储产业应用新场景,新能源产业投资超过1300亿元;

广东,瞄准人工智能、机器人两大领域加快布局,推动智能机器人及关键技术在工业制造、家政服务、智慧物流等典型场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不同,“发力点”也不同。因此,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通过技术“扫描”,形成了系列产业报告,从颠覆性、成熟度、已有基础、发展前景等维度,立足“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像发掘“种子选手”一样挖掘“种子赛道”,为青岛打造引领产业升维的“爆点”。

优势产业寻求新增长点

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青岛明确提出发展3个优势产业: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和现代轻工。这3个产业规模都在千亿级,是青岛的“家底”,也是孵化新产业、形成新质态的关键。

但毋庸讳言,这些优势产业的市场环境已经是一片“红海”,充分竞争之下,行业面临市场需求饱和、同质化竞争等困境。因此,更加需要以创新为引领,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下功夫,在提升价值链中寻求行业新增长点,重塑行业优势。

在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中,非晶合金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磁导电性、耐高温腐蚀、节能环保等特性,主要应用于配电变压器领域。

率先布局,青岛在非晶合金生产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云路股份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小流量熔体精密连铸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建有国内唯一单线产能万吨级的非晶带材生产线,其非晶合金材料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产业衔接紧密、应用空间广阔也是青岛在该领域的优势。云路股份与中车四方合作,全球首创将非晶合金材料应用于高速磁悬浮牵引关键设备上。

在该领域,青岛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当前,能源安全与绿色高效已经成为电力装备领域发展的主旋律,新能源汽车中非晶电机应用明显加速,为非晶合金带材发展带来发展机遇,也为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提供了新的“阳光雨露”。因此,系列报告建议,青岛进一步支持非晶合金在智能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机、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开拓应用市场,为产业找寻新的增长点。

在颇有“资历”的现代轻工产业,青岛要重点发展健康食品饮料、新型纺织服装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现代轻工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老牌”企业借力科技创新再“摸高”是一条“捷径”。例如,青岛啤酒凭借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食品生物制造工业带来变革;再如,即发集团经历上万次研究试验,研发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用二氧化碳替代水作为染色新介质,以颠覆性技术促进了行业更新。用科技的“种子”开辟新的增长点,在“老产业”中也能长出“新树苗”。

先导产业、新兴产业率先制造“爆点”

洞察产业需求,提升先导产业引领力,青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进行布局,在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新型显示技术、海洋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发力,率先制造“爆点”。

在这些前景广阔的新赛道,青岛率先发力,将“种子”播撒到多个领域,让先导技术、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深度嵌合,不断开辟着赋能经济增长的新领域。例如,磁存储芯片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该方面,北航青岛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已建成青岛市磁传感芯片公共研发平台、青岛市磁传感芯片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孵化的致真精密仪器已研发出系列国内首台套磁性芯片领域关键测试设备。通过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这颗“种子”在实验室萌芽,“移植”到产业中茁壮成长,正带动着相关产业加速突破。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集约、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是支撑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支柱。青岛推动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5个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在细分赛道中先发优势显著——

在千亿级的国内工业无人机市场中,青岛产业链完善。上游,镭测创芯研制出我国首台应用于森林消防领域的无人机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中游,有远度智能、新动航空等十余家整机研发制造商;下游,云世纪联合崂山区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无人机飞行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城市“全域低空智能感知网”。

在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的钙钛矿电池领域,青岛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创新策源力强;国电投青岛新能源、思锐智能、高测股份等企业具有光伏电池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及安全性能优异等特点的全固态电池赛道,青岛也积蓄了能量。其中,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方向,青岛能源所研发的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实现“超级快充”。依托于此,青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经投产,预计2026年年底,生产线规模扩大至2GWh(吉瓦时)。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合成生物领域,华大基因、星赛生物、蔚蓝生物、芝诺生物等一批企业覆盖了上游工具层、中游平台层和下游应用层,助力青岛在这条“种子赛道”上抢抓新机遇。

未来产业创建先导区

未来产业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是牢牢把握城市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青岛将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推动技术相对成熟的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短中期内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推动尚在培育期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中长期内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上天下海”的路途中,青岛将“种子”播撒到新空间、新领域,蕴藏着新势能。

要“上天”,青岛集聚了中电科思仪、中科星图、上合航天、寰宇乾堃航天特种设备、杰瑞自动化等卫星物联网产业链企业,产业具有一定基础。

据麦肯锡预测,全球卫星互联网产值到2025年可达5600至8500亿美元。目前,青岛已经获批建设省级未来产业集群“青岛市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正重点发展互联网卫星研发制造、空天信息系统等领域;天启卫星物联网项目、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低轨卫星产业园等加速崛起,引领产业“飞腾”。

要“入海”,青岛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广阔应用场景。产业链条完备,在“感知—传输—存算—应用”各层均有布局,成果丰硕。

从源头上看,青岛海洋科研力量丰富,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等海洋领域战略力量,提供着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从产业上看,青岛集聚相关企业超百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余家,国实科技、国数信息、励图高科、镭测创芯、海舟科技、海研电子等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引领性产品进入行业发展第一梯队,为青岛抢占海洋物联网产业发展制高点奠定了雄厚基础。

此外,在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的太赫兹技术方面,青岛也已筑基。不仅建有太赫兹技术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实验分析仪器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宽频太赫兹光谱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还有青源峰达等头部企业已完成光电导天线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具备整机全国产化自主可控能力。目前,青岛产的太赫兹整机产品在航空航天飞机生产、维护、维修过程中实现了应用。

眼下,青岛着力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找准基础优势,青岛正加码凸显“非对称优势”,将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沿技术细分赛道作为潜在增长点,为新质生产力锻造强劲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