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碳水食物”,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担心吃多了会长胖、升血糖,甚至把它看成自己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有一类“碳水食物”,不仅不会致人肥胖,甚至还有缓解脂肪肝的作用,那就是——抗性淀粉。
什么是抗性淀粉?
一项研究显示,富含抗性淀粉的饮食,可以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并降低与肝损伤、炎症相关的甘油三酯以及肝酶水平,缓解脂肪肝。
另一项研究发现,补充8周抗性淀粉的人群,平均体重减轻了2.8千克。此外,还显著改善了参与者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
有人会问:“抗性淀粉到底是个啥?”
要想搞明白它,得先了解淀粉的分类。按照消化程度,食物中的淀粉可以分为3类,包括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
在小肠内吸收较快,可在20分钟内被消化吸收,不仅能较快地提供能量,也会导致血糖水平快速升高。
在小肠内吸收速度较慢,一般需要20~120分钟才会被消化吸收,可以持续提供能量,血糖升高较为平稳。
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利用,几乎不会产生能量,也不会升高血糖。
抗性淀粉都在哪些食物中?
抗性淀粉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中,以下几种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升血糖慢,饱腹感强,可以作为优质主食。
■ 全谷物
推荐食物:燕麦、甜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
市面上未经加工的全谷类、种子类,一般含有抗性淀粉。建议一日三餐中保持1/4或者1/2全谷物的摄入,至少有一餐摄入全谷物。
小贴士:单纯地食用全谷物不易消化,与大米搭配更容易被接受。大米与全谷物按照1:0.5的比例做成米饭或煮粥,口感更好,还控制血糖。
■ 豆类
推荐食物:鹰嘴豆、豌豆、大豆、黑豆、小扁豆、红豆、绿豆、斑豆等。
早上可以喝豆浆,两餐之间可以吃鹰嘴豆或豌豆作为零食。主食注意增加杂豆,比如煮米饭时加入红豆、绿豆做成红豆饭、绿豆饭等。
小贴士:豆类单独食用容易造成胃部胀气。可将大米与豆类按照1:0.3的比例做成米饭或粥食用,豆类需要提前泡煮一夜。这样既保证口感,又利于消化。
■ 薯类
推荐食物:红薯、土豆等。
一日三餐中的一餐或者两餐,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薯类。同时,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小贴士:薯类煮熟或者烤后可以直接作为主食,也可以切块放入大米中同煮。市面上有红薯粉或者马铃薯粉做的红薯馒头或者马铃薯馒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抗性淀粉怎么吃更健康?
■ 建议主食凉一凉再吃
米饭、馒头、土豆做熟后冷藏,抗性淀粉含量会显著增加,升糖指数也有明显下降。再加热后,抗性淀粉也会部分保留,米饭冷藏后重新加热,血糖反应仍比新鲜热米饭要低。
高温状态,淀粉吸水糊化,抗性淀粉含量会降低,食物会更容易消化吸收,血糖反应也会变高。
■ 选水量少的烹饪方式
烘烤、微波加热等水量较少的烹饪方式,能减少淀粉糊化,如烤土豆抗性淀粉含量高于煮土豆。建议大家用烤或微波方式复热冷藏过的米饭、馒头、面包。
■ 杂粮饭煮得筋道一点
高压烹饪会降低抗性淀粉含量,用压力锅煮得很黏稠的杂粮粥,抗性淀粉含量小于蒸得略筋道的杂粮饭。
■ 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
吃得太油腻,高脂饮食会抵消掉抗性淀粉的健康益处。
■ 别盲目购买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吃多了,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增加或大便次数改变等肠道副作用。
在日常的均衡饮食中,通过适当的食物选择,增加抗性淀粉的摄入,就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健康一点。
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健康中国“七八分饱”这说法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进食过程中身体在跟您悄悄说:“差不多行了啊,别吃太多霍霍我了。”想减肥的宝子们,搞懂这个,比算能量卡路里简单多了!先整明白七八分饱到底是啥感觉说白了就是——感觉不饿了,更没有撑着,浑身轻快。胃里那点空落落的感觉没了,但绝对不会有“撑得想松腰带”的饱腹
2025-08-27 18:50:00 实时讯息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生说,腿脚就像人体自带的“血糖仪”,这个部位出现变化,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01为什么血糖高腿脚容易释放信号?腿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会差一些,当高血糖导致血管管腔变小、病变较重时,缺血症状就会较明显,因此,腿脚容易释
2025-07-23 10:54:00 实时讯息近日以军持续在加沙地带多地开展行动,人道物资援助分发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加沙地带仍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等问题。联合国难民署近日表示,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日益严重。食物,正在成为加沙地带最宝贵的物资。每天一大早,就有大批加沙民众来到当地的一个食品救济点,排队等待领取食物。他们尽力向
2025-07-16 11:54:00 实时讯息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持续推进,与体重管理相关的产品成为营养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FDL数食主张近日发布的《2025年体重管理食品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体验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体重管理食品正逐渐向多场景渗透,功能设计和使用场景日趋多元。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不
2025-07-07 11:25:00 实时讯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问:最近,荔枝大量上市,很多人都很爱吃。但近期已有人过量食用荔枝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出现“荔枝病”。什么是“荔枝病”?吃荔枝有哪些注意事项?刘冰:荔枝病,通常与短时间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特别是未成熟的荔枝)有关,尤其是在空腹情况下,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恶心、面色苍白等低血
2025-06-27 15:14: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