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率只有同龄人一半!专家为4岁女童植入“心脏起搏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2:45:00    

“孩子现在能跑能跳,终于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了!”看着4岁的晴晴(化名)在病房里开心玩耍,母亲李女士激动不已。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功为一名体重仅13公斤的4岁女童植入心脏起搏器。

专家为4岁患儿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跳只有同龄人一半”:女童体重两年不增

来自云浮的晴晴从小就长得瘦弱,4岁体重仅相当于2岁儿童标准。体检时医生发现其平均心率低至44次/分,仅为同龄儿童正常值(80-120次/分)的一半。经详细检查确诊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一种可能导致心脏停跳的严重心律失常。

“正常心跳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而她的心脏电信号传导完全阻断。”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平珍教授解释,这种情况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晴晴体重停滞正是长期供血不足的直接表现”。

植入后的心脏起搏器

1小时手术植入“生命节拍器”

面对这个体重仅13公斤的“小患者”,医疗团队决定实施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晴晴年龄小且体重轻,手术难度比成年人要大很多。”杨平珍主任介绍,由于幼儿的皮下空间较小,且心室壁薄,需要医生精准计算起搏器的囊袋尺寸,以及精细的手术技巧,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杨平珍教授经过精准测算,团队仅用1小时就成功将起搏器电极固定于心脏内膜。

完善术前准备,杨平珍主任带领余文杰医生、杨雅舒医生实施手术,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顺利通过纤细的静脉将起搏器的导线送入心脏,并将电极固定在心内膜,将电极的另一头连接到起搏器上,成功为患儿植入了单腔永久起搏器。

术后监测显示,晴晴的心率稳定回升至正常范围。看着监护仪上规律跳动的绿色波形,主刀医生余文杰感慨:“这个‘小马达’能伴随她成长15年以上,可以安心上学生活,期间定期复查。”

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据统计,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年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约200例。

警惕儿童心脏疾病的“无声警报”

“不是所有心脏病都会胸痛,对于儿童来说,喂养困难也可能是报警信号。”杨平珍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儿童心律失常常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婴幼儿可能拒食、多汗;学龄儿童则易疲劳、运动后嘴唇发紫。

“一些看似与心脏无关的表现,如呼吸困难、疲劳、喂养欠佳、发育迟缓等,也可能是心律失常的信号。因此,家长应留意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状态,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问题。”

据了解,目前晴晴已康复出院。看着女儿第一次主动要零食吃,父亲王先生第一次感觉到孩子的疾病得到了控制:“通过这个手术,重启的不只是孩子的心跳节律,还有我们全家的希望。”专家建议,若发现儿童发育迟缓、异常疲倦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筛查。

据悉,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婴幼儿频发性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为心律失常患儿带来新的希望,其中心律失常介入患儿最小为3个月龄的婴儿。

文 |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陈得舒 卢钰仪图 | 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