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而具身智能机器人,风头正劲。7月以来,在四川绵阳,有关具身机器人的消息密集涌现──7月9日,全球首个机器人“工厂作业直播”在绵阳圆满完成;7月18日,西部首个机器人“学校”在绵阳授牌成立;7月31日,由绵阳企业牵头的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揭榜签约……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产业“新风暴”正在这里加速孕育。
昨天(8月12日)
四川发布“连线市州”栏目
推出以《动作频频!瞄准这一新兴产业,绵阳掀起“新风暴”》为题的报道
带读者走进“风暴中心”
看绵阳如何乘风而起
推动这一新兴产业
从“新赛道”向“主赛道”加速迈进
密集动作背后
看绵阳的突围路径
“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其硬件形态多样,可以是机械臂、无人机,也包括人形机器人。
当前,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北上深杭等城市接连发力,在这一热门赛道竞速。
抢抓产业爆发机遇,绵阳近期密集的动作,清晰展现了其追赶突围的路径,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词是“实践”。7月9日,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进行的全球首个机器人“工厂作业直播”,是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迈出的重要一步。A2-W通用具身机器人14秒搬运15公斤箱子、3小时零失误的表现,证明了具身智能在工业上的无限潜力,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转发更让其获得国际认可。
△A2-W通用具身机器人现场操作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
第二个词是“破难”。7月18日,西部首个机器人“学校”──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的授牌成立,则直击产业痛点。具身智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真实训练场景稀缺、高质量训练数据匮乏、极端环境验证体系缺失等关键难题,建设训练场相当于给机器人打造了一所“学校”。未来在这里,机器人可加速自我学习、算法迭代与能力升级,完成从“会干活”到“干好活”的进化。
这里也是在绵阳打造的集研发创新、训练验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将推动四川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人形机器人扫码、贴标等示范作业中。图源绵阳发布
第三个词是“谋新”。7月底,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落地,更是打破了创新资源的壁垒。该中心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以及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富临精工等行业龙头,形成合力,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让机器人更快贴近生活、服务生产。这也是全省首个落地的联合体型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些“新动作”不仅展现了绵阳在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也为具身智能产业化提供着“绵阳经验”。
政策精准发力
为产业发展“锚定航向”
绵阳新兴产业的崛起,既有先天优势,也有后天努力。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的城市发展,始终伴随着科创的基因。2023年底,省委省政府再次赋予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重大使命。
四川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也为绵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赛道上,省级规划明确且有力──2023年7月,《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提出研制人形机器人、探索应用场景;2024年初,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1号创新工程”,明确以超常规力度精准支持;2025年,四川又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目光看向落地侧,2024年,四川公布25个产业新赛道,绵阳成为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内的6条新赛道的首批“赛手”。同年底,四川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中,确立了“成都、绵阳为主承载地,德阳等11个市(州)协同支撑”的全省产业格局,并明确绵阳将聚焦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加速布局新兴产业,抢占未来新优势,市级层面,《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出台,提出对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2025年,绵阳又将机器人产业列入7个特色产业新赛道精准发力。同时,绵阳企业探索出一条“研中用”“用中研”的新路,通过开发不同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发展。目前,绵阳已先后发布八批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力求实现人工智能在工业、交通、应急等多领域的落地发展。
从集聚到突破
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高地”
政策的精准发力为产业发展锚定了清晰航向,而企业的加速集聚与产业链的闭环构建,则让绵阳人形机器人产业从“规划蓝图”迈向“实景画卷”的脚步愈发稳健。
时间轴拉回2020年12月,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这个全省最年轻的省级新区,从诞生之初就埋下了机器人产业的“种子”──规划建设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
△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图源绵阳发布
2022年8月,随着首批企业入驻绵阳机器人产业园,绵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幕正式拉开。
三年来,园区吸引了乐聚、天链、五八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入驻,培育出全球首款负重深蹲能突破145公斤的“大力士”天链人形机器人等“出圈”产品,也发展出集国家级科技力量与长虹、富临精工等制造企业资源于一体,工业场景与市场牵引力兼备的独特比较优势。
△第二十届西博会上的天链机器人展台。图源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数据显示,2024年绵阳79家机器人企业产值超2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人形机器人产业开始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爆发”。
绵阳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实现“零”到“链”突破,但在核心算法、跨学科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需补强。
下一步,当地将以标志性产品为牵引,加强整零对接、技术对接、产融对接、场景对接,推进机器人样机试制、中试验证、迭代升级、示范应用,锚定目标、紧盯前沿,力争到2027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风暴已至,未来可期
绵阳正加速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
“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在中国西部乃至全球具身智能版图上
刻下鲜明的“绵阳坐标”
(来源:四川发布)
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传统印染车间,如今大变样。在射阳顺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8台超低浴比染色机正高速运转。“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一年可节水30%、省气20%。”公司副总经理高佳锋介绍,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顺龙纺织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坚守“智慧高效、清洁减排”理念,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用于设备
2025-08-27 11:28:00 实时讯息8月15日上午10时,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广东省水经济促进会会长陈仁著表示,“10+2”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开辟了社会资本投资新赛道。从投资占比来看,已完成的120亿元投资中,社会资本投资约占80%,政府资金撬动效应
2025-08-15 12:13:00 实时讯息当下,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而具身智能机器人,风头正劲。7月以来,在四川绵阳,有关具身机器人的消息密集涌现──7月9日,全球首个机器人“工厂作业直播”在绵阳圆满完成;7月18日,西部首个机器人“学校”在绵阳授牌成立;7月31日,由绵阳企业牵头的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揭榜签约……一场
2025-08-13 13:25:00 实时讯息吴鑫矾在岳阳市平江县,普通的休闲食品成为财富密码,成就了普通人的创富梦,更引领产业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从小鱼干、辣条再到豆干,休闲食品如何闯出百亿级市场?日前,在长沙银行千企万户大走访·平江专场活动举行之际,笔者走进平江县休闲食品产业一探究竟。坚持品质标杆 走差异化路线在平江县,“麻辣
2025-08-08 07:33:00 实时讯息成德眉资四市上半年经济数据近日相继出炉,2025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1.78亿元。其中,成都12108.2亿元、德阳1588.0亿元、眉山945.48亿元、资阳530.1亿元。成都在成都都市圈占比达79.8%。成都都市圈绘制了9条重要产业链全景图,目前产值规模已经迈上万亿元台阶
2025-07-27 09:45:00 实时讯息